公司治理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2024-04-20

  【摘要】在公司治理中,公司治理成本主要由治理主体的交易成本、第一类代理成本、第二类代理成本等几个部分组成,公司治理效益的提高依赖于有效的治理机制 本文就此展开探讨,关键词 公司治理; 治理成本; 治理效益 
  一、公司治理概论 
  (一)公司治理的含义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在决策、激励、监督约束方面的制度。涉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权利和责任方面的分配、制衡以及效率经营和科学决策。公司治理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制度构架。它包括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整套关系。通过这个构架,公司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得以确定。 
  关于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Berle和Means.他们对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的经济学分析奠定了现代公司理论的基础。公司治理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西方学者对其存在不同的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公司董事会的结构与功能、董事长与经理的权力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聘选、激励与监督方面的制度安排等内容。狭义的公司治理问题实际上就是股东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仅包括狭义的公司治理的若干方面,还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本管理、收益分配激励制度、财务制度、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和一切与企业高层管理控制有关的其他制度。或者说是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为了股东、职员、顾客、供应商及提供间接融资的金融机构的利益而管理公司的制度或方法。即公司治理涵盖了企业为谁服务、由谁控制、风险和利益如何在各利益集团之间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它所界定的不仅仅是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企业与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集团(如雇员、顾客、供应商、所在社区等),统称为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制度安排的合理与否是决定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学者对公司治理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根据契约理论,所谓公司治理就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制度,涉及指挥、控制、激励等方面的活动内容。换言之,就是借以处理(治理)企业各种契约的那些制度。 
  (二)公司治理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学者掀起了公司治理研究高潮。如何保护股东利益成了这一阶段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进入90年代后。国外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构投资者的兴起、公司的社会责任、跨国公司的治理及知识经济下的公司治理等前沿性问题上。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区域资本市场的暴跌,更加推动了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国内公司治理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刚刚开始,研究大多基于分权与制衡而停留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层面上,较多地注重对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营者之间制衡关系的研究。因此,可以说。这些研究均侧重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 
  二、公司治理的成本分析 
  公司治理成本即公司治理发生的成本,其主要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治理主体的交易成本
  该成本是由著名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最早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企业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所发生的制度成本。是投入生产要素以外的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成本、商业谈判与缔结成本、自愿性监督激励成本与履约成本,而信息成本是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二)第一类代理成本(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 
  代理成本方面主要由詹森与麦克林在1976年首先提出。他们将代理成本定义为必要的委托人(投资者)的监督支出与代理人(管理者)的担保支出以及剩余损失的总和。 

公司治理的成本与效益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论外包风险防范措施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