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共享系列微课的探索与实践

2024-04-29

周贤波

摘要:微课的出现给传统教育带来了一次深度的变革,但是,一些微课往往内容分散,不利于学生知识获取的完整性,也大大降低了微课利用率。系列微课研究将有效弥补这一缺陷。高职院校应该利用自身条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探索系列微课校企共建共享模式,让系列微课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系列微课;校企共建共享模式;机制建设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青年课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职项目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和应用效果研究”(项目编号:146241953);浙江省2014年度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校企共建共享系列微课的模式与实践”(项目编号:JB105)

作者简介:周贤波,女,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6-0055-04

一、微课及系列微课

微课的出现在教育领域引起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场“微课热潮”。2012年至2013年期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培训中心举办了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也组织了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而全国各省市县各级别的微课比赛也轰轰烈烈地举办起来。但是我们细细观察总结后,发现众多的微课比赛作品基本是单个微课,针对的是某一知识点的设计,有的甚至只是简单的知识的碎片化,没有系统的、完整的针对知识内容设计制作的微课。单个的微课画面做的再漂亮也不能充分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无法支持学生自主式的个性学习。单个微课缺少知识整体性考虑,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发展,不利于教师系统性教学安排的考量,容易导致知识碎片化。微课如果没有形成系列化、主题化和体系化,就难以形成持续的应用和研究,不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知识的获取,不利于为终身学习服务,也不利于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调查分析显示,63.19%的参赛教师认为目前大赛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微课资源太散,没有形成专题化的微课程。很多高校教师也期盼能加速高校微课系列化、专题化、课程化的导向开发。[1]因此,系列微课是微课发展的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出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十二五”期间,国家要求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服务能力,在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三者之间发挥合作互助精神,使地方经济与高职院校教育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发展目标。高职院校的微课建设要与专业相结合,并以为企业输送有效人才为目标。而企业更希望得到毕业即上岗的学生,并希望得到自己员工能力提升的渠道和方法。高职院校由于办学的特色具有这个天然的优势,使校企共建共享系列微课成为可能。

二、当前微课发展研究状况

在国外,微课资源网站有Khan Academy、TED-Ed、Teacher Tv、Watch Know Learn。其中以网络教学走红的“可汗学院”最具有影响力。可汗学院提供的是系列课程,3 500个系列微课视频融会贯通,支持可持续性的个性学习,可汗学院站在不同的高度去审视每个学科每个知识点应该教授的内容,然后加以制作。可汗学院目前提供的微课主要是小学中学的教学内容,下一步将制作高中乃至大学部分的教学内容。

在国内,微课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在各类比赛的推动下,虽然各个学校掀起了微课制作热潮,但在微课的研究上相对滞后。在知网上搜索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课”,共发现关于微课的研究论文共402篇,其中微课的教学研究297篇,微课应用64篇,微课设计49篇,微课的制作25篇,而关于系列微课的相关研究几乎是零,站在校企共建共享的角度研究的更是没有。只有杨黎明曾在相关文章中简单提到共建共享,微课建设不能停留在关起门来自己建设自己用的现状,必须探索共建共享的建设运行机制,也就是相关高职院校要共同建设课程,共同享受成果,用最低的教学成本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益。[2]由此可见,大部分微课研究停留在某一课程的具体应用方面或微课录制建设方面,如何把单一知识点的众多微课分别建设成系列微课的研究非常少,而把微课作为一个媒介来推动企业与学校双赢的研究更是少见。目前,系列微课以及微课的共建共享基本上处于探讨的阶段,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

三、系列微课的模型

系列微课的概念并没有被正式提出。只是胡铁生在相关文章中提及专题微课程,即主题鲜明、内容相对完整、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专题微课程(每个专题微课程一般由5-10节围绕某个知识专题的微课组成,具体数量因不同学科、不同主题内容和学习者特点而异)。[3]而微课的定义有很多版本,其中黎加厚提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4]系列微课可以理解为:有3个或者3个以上的微课组成,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并成系统,经过精心安排与设计,最终服务于一块教学内容或者一类教学知识的微课群。

因此,成为系列微课必须具备以下几点:(1)数量上由3个或者3个以上单一微课组成。系列微课在数量如果太少就成不了系列,一个或者两个知识内容少,适合直接以单一微课形式出现,称之为系列自然不合适。系列微课数量如果太多也不适合,一方面,会出现知识冗余的现象;另一方面,系列微课数量太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系列微课数量上以3-5个单一微课组成为优。(2)在内容组织安排上,系列微课要求其包含的各个微课必须相互之间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否则成不了系统,成不了系列。他们或者是同级关系,或者是上下级关系,层层递进,或者是两者的混合,但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一块教学内容或者一类教学知识服务。

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特别是专业技能类课程,课程内容往往蕴含在工作任务或者工作项目中,而一个工作任务或者工作项目包含了多个知识点,他们可能是单个分散的知识点,也可能是逐步加深的知识点,也可能是单个与逐步加深混合的知识点。一门课程有若干个工作任务或者项目组成,而每个工作任务或者项目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多种的。因此,在系列微课的建设中,我们可以以一个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为制作单元,把里面的知识点经过系统的安排、设计,制作成前后相互紧密联系的系列微课。如果某个工作任务或者工作项目内容比较简单或者单一时,可以以一门课程中的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为单元,经过内容的安排与设计制作系列微课。仔细分析课程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进式系列微课、平行式系列微课、交叉混合型系列微课。递进式系列微课中各微课内容以知识递进方式进行安排,一般是知识难易度的递进,也可以是知识内容的应用深度的递进,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有逐个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平行式系列微课中各微课的内容相互之间相对独立,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跳跃式学习;交叉混合型系列微课是前两种微课的组合。不论是哪种系列微课类型,都是知识组织的一种形态,在具体建设中需要对知识组织加以分析,然后确定使用哪种类型的系列微课。

校企共建共享系列微课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课改:你的另一个名字是妥协——一个江苏人对浙江新课改的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