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办公模式下的网络安全分析(2)

2024-05-03


3.统一的多因子认证和权限控制


针对远程办公人员,需要构建统一的认证和授权系统,具备基于数字证书、动态口令、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多种认证方式,根据业务系统的重要性和人员接入场景的可信性等多重因素,灵活选择认证方式,实现接入人员的可信验证。同时,根据人员身份,赋予其访问系统的最小权限,并能够对所有越权或其他可能危害系统行为进行审计和告警等。


4.重要操作行为可审计、可追溯


针对远程运维和远程开发人员,通过部署堡垒机、桌面云等安全技术设施,实现IT运维和开发人员的增强认证和细粒度权限管理。实现所有操作的可审计、可追溯,对于可能影响业务运行的重要的操作,具备多人审核和制约机制,对于不符合权限的运维操作,进行实时阻断和告警。对于源代码等重要数据,采用基于加密或者签名的数据安全技术,防止数据的泄露和破坏,实现重要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5.终端设备的安全


针对远程办公人员使用的各类终端设备,采用EDR、MDM、准入控制等终端安全管理手段,对于终端设备实现病毒防护、软件黑白名单控制、重要业务数据水印保护、必要条件下的远程擦除以及终端入网的健康检查等多重安全机制,实现接入终端的可信、可控和可管。总之,针对移动办公模式,需要结合业务场景和各层面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构建远程办公模式下的整体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才有可能保证远程办公模式下的网络安全。远程办公模式下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远程办公模式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具备如下特点:从架构层面构建起从“接入终端——外部边界防护——DMZ区零信任业务网络——内部业务系统/内部研发内网”层层递进的纵深安全防护体系。在接入终端层面采用EDR、EMM、终端准入控制等多项技术手段,确保接入终端设备的安全可信,从源头上控制网络安全风险。在外部防护边界,部署IPSecVPN或SSLVPN产品、即时通讯加密产品、多因子认证和授权产品等安全产品,确保数据传输通道安全、重要数据保密以及人员的细粒度权限控制。在DMZ区对外业务部署区域,采用基于零信任的安全基础设施,部署WAF、业务应用安全监测等多种产品,确保对外提供远程服务的业务系统的网络安全。部署堡垒机、云桌面等安全产品,保证开发和运维人员操作行为可审计、可追溯,保证重要开发和运维数据的安全。在内网业务系统,采用防火墙等安全措施,实现严格的隔离和访问控制措施,保证内部业务系统的网络安全。


四总结


随着远程办公模式的大规模推广和不断发展,将会出现新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因此,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体系需要根据远程办公业务的发展模式,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同步建立远程办公网络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综合管理体系,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单位员工远程办公网络安全意识等,才能全面保障远程办公业务模式的网络安全。



远程办公模式下的网络安全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密码学下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技术应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