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D类功率放大器-电子设计实习报告(2)

2024-05-06

湖南文理学院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第1章 绪论

 

1.1课题概述

近几十年来在音频领域中,A类,B类,AB类音频功率放大器(额定输出功率)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其发展经历了这样几个过程:所用器件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过程;电路组成从单管到推挽过程;电路形式从变压器到OTL,OCL,BTL形式过程。其最基本类型是模拟音频功率放大器,它的最大缺点是效率太低。A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最高工作效率为50%,B 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最高工作效率为78.5%,AB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效率则介于两者之间。但是无论A类,B类还是AB类音频功率放大器,当它们的输出功率小于额定输出功率时,效率就会明显降低,播放动态的语言和音乐时平均工作效率只有30%左右。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低就意味着工作时有相当多的电能转化成热能,也就是说,这些类型的音频功率放大器要有足够大的散热器。因此A类,B类,AB类音频功率放大器效率低,体积大,并不是人们理想中的音频功率放大器。

在本文中的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器件受一高频脉宽调制信号(PEM)的控制,使其工作在开关状态,理论上其效率可以达到100%,但其不足之出在于会产生高频干扰及噪声,但是若精心设计低通滤波器及合理的选择元器件参数,其音质噪声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中具体论述了一种基于晶体管的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组成与实现方法。 1.1.1 D类功率放大器简介

传统的音频功率放大器工作时,直接对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工作期间必须工作于线性放大区,功率耗散较大,虽然采用推挽输出,减小了功率器件的承受功率,但在较大功率情况下,仍然对功率器件构成极大威胁,功率输出受到限制。此外,模拟功率放大器还存在以下的缺点:

电路复杂,成本高。常常需要设计复杂的补偿电路和过流,过压,过热等保护电路,体积较大,电路复杂、效率低,输出功率不可能做的很大。

进入21世纪以后,各种便携式的电子设备成为了电子设备的一种重要的发展趋

1

 

湖南文理学院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势。从作为通信工具的手机,到作为娱乐设备的MP3播放器,已经成为差不多人人具备的便携式电子设备。陆续将要普及的还有便携式电视机,便携式DVD等等。所有这些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音频输出,也就是都需要有一个音频放大器;另一个特点就是它们都是电池供电的。都希望够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就是在这种需求的背景下,D类放大器被开发出来了。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它能够在保持最低的失真情况下得到最高的效率。

高效率的音频放大器不只是在便携式的设备中需要,在大功率的电子设备中也需要。因为,功率越大,效率也就越重要。而随着人们的居住条件的改善,高保真音响设备和更高档的家庭影院也逐渐开始兴起。在这些设备中,往往需要几十瓦甚至几百的音频功率。这时,低失真、高效率的音频放大器就成为其中的关键部件。

国外对数字音频功率放大器领域进行了二三十年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研制出8bit的数字音频功率放大器;1983年,国外提出了D类(数字)PWM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结构。但是这些功放仅能实现低位D/A功率转换,若要实现16bit、44.1KHz采样的功率放大器。随着数字信号处理(DSP)和音频数字压缩技术的结合、新型离散功率器件及其应用的发展,使开发实用化的16bit数字音频功率放大器成为可能。 简单地说,历史上出现过三代D类放大器设计:

第一代的范例是由托卡塔设计的TacTMillennium,证实了D类放大器的概念,但是该技术还不能提供足够的性能,这使第一代D类放大器向着实用性的方向发展。

第二代D类放大器把一个用于模拟源信号的PWM信号和一个集成的输出级以及片外滤波器组合在一起。这些放大器需要源选择,音量,平衡和音调控制等复杂的前端功能,而这些附加的功能增加了额外的复杂性。但是首先这代放大器变得价格可以承受,其次在低功耗性能上接近甚至超过了AB类放大器,从而获得了一定的应用。

第三代是最近一段时间,现有的D类数字放大器较以前的技术已有所改善,他们在音质、封装、性能、价格和核心技术方面都已取得重大改进。为了生成精确的音频,输入晶体管需要在动态范围的两端都能同样出色地工作,以帮助精确地实现准确的功率分配。通过采用一个简单但功能强大的内部控制逻辑系统改善音频输出,并额外增加一套输入晶体管,这些晶体管可以实现对音频信号输入的更精细的控制。最后还不能忽视新的架构技术。

国内外一些从事数字信号处理的技术人员,专门研究音频数字编码技术,在不损伤音频信号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压缩数据库。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将末级功放开关频率由没有压缩数据时的约2.8GHz减至小于1MHz,从而降低了对开关功放管的要求。同时在开关功率放大部分,采用了驱动缓冲器和平衡电桥技术,实现了在不提高工作

2

 

湖南文理学院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电压的情况下能够输出较大的功率,并且设计了完善的防止开关管击穿的保护电路。

1.2研究背景

学习模电数电以来,设计过模拟功放,只了解了一些理论上的概念及分析方法,加上模电部分的不确定性,所以通过此次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复习模电和数电,去应用理论并加深理解,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学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我们此次毕业设计以小组进行的,所以通过各组员的相互配合,相互指出不足,相互学习,培养我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3论文研究目标和意义

功率放大器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其最基本的部分。功率放大器发展至今,有许多种类和应用,在工业方面,有在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种的应用,有数控机床的电机驱动,也有应用于新型磁轴承开关。在通讯方面,有几百毫瓦的蜂窝电话发射机、有基站几十瓦的功率放大器、也有上千瓦的电视信号发射机。而它的设计包含了电子电路技术、模拟控制理论、测试技术以及实现智能化的单片机控制技术等。因此以电子管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制作作为载体。实现兴趣与理论实践相结合,使整个设计过程不枯燥无味,从而既实现了对功率放大器的理论学习,又进行一次高性能智能型产品设计。同时,通过实际设计与制作,进一步发挥和巩固三年来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水平。

 

 

 

 

3

 

湖南文理学院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第2章 方案论证与设计

 

2.1 总体设计分析

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本系统的组成方框图如图2-1所示。下面对每个框内电路的设计方案分别进行论证与比较。

 

 

图2-1 系统方框图

2.2 方案的选择与设计

2.2.1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1)高效率功放类型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A类放大器。 A类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放大器的工作点Q设定在负载线的中点附近,晶体管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均导通。放大器可单管工作,也可以推挽工作。由于放大器工作在特性曲线的线性范围内,所以瞬态失真和交替失真较小。电路简单,调试方便。但效率较低,晶体管功耗大,功率的理论最大值仅有25%,且有较大的非线性失真。 由于效率比较低 现在设计基本上不在再使用。

方案二:采用B类放大器。 B类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放大器的静态点在(VCC,0)处,当没有信号输入时,输出端几乎不消耗功率。在Vi的正半周期内,Q1导通Q2截止,输出端正半周正弦波;同理,当Vi为负半波正弦波(如图虚线部分所示),所以必须用两管推挽工作。其特点是效率较高(78%),但是因放大器有一段工作在非线

4

 

湖南文理学院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性区域内,故其缺点是交越失真较大。即当信号在-0.6V至 0.6V之间时, Q1 Q2都无法导通而引起的。所以这类放大器也逐渐被设计师摒弃。

方案三:、采用AB类放大器。 AB类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晶体管的导通时间稍大于半周期,必须用两管推挽工作。可以避免交越失真。交替失真较大,可以抵消偶次谐波失真。有效率相对提高,晶体管功耗也较小。

方案四:采用D类功率放大器。D类功率放大器是用音频信号的幅度去线性调制高频脉冲的宽度,功率输出管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通过LC低通滤波器后输出音频信号。由于输出管工作在开关状态,故具有极高的效率。理论上为100%,实际电路也可达到80%~95%,所以我们决定采用D类功率放大器。

(2)高效D类功率放大器实现电路的选择本题目的核心就是功率放大器部分,采用何种电路形式以达到题目要求的性能指标,这是关键。 ① 脉宽调制器(PWM)

方案一:可选用专用的脉宽调制集成块,但通常有电源电压的限制,不利于本题发挥部分的实现。

方案二:采用图2-2所示方式来实现。三角波产生器及比较器分别采用通用集成电路,各部分的功能清晰,实现灵活,便于调试。若合理的选择器件参数,可使其能在较低的电压下工作,故选用此方案。

 

图2-2 脉宽调制器电路

 

② 高速开关电路 a. 输出方式

方案一:选用推挽单端输出方式(电路如图2-3所示)。电路输出载波峰-峰值不可能超过5V电源电压,最大输出功率远达不到题目的基本要求。

5

 

 


自动化-D类功率放大器-电子设计实习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主持人大赛即兴演讲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