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的属性认识与开发建议

2024-05-02

胡铁生

微课程是以微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可视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微课程的属性认识

第一,微课程的资源属性。教学资源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但过去的资源建设模式可以称之为“课件模式”:以课件为主要类型,以完整的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为开发单位,服务于教师的教,资源容量大,交互开放性差。微课程的出现则是对传统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的一种“修订和反思”。它既是一种新的资源建设模式,也是一种新的资源表现类型。因此,资源属性是微课程最早体现的、也是被广大师生最容易理解接受的一种基本属性。

第二,微课程的时代属性。在国内,微课程的概念提出于2010年前后,正是微博、微信、微媒体、微学习、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等新媒体与新思想集中爆发的时期。新技术、新媒体、新观念的冲击,使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急剧的转型和深刻变化。微课程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对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甚至泛在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需求,体现了当代IT科技的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三大特征,顺应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趋势。

第三,微课程的技术属性。微课程“短小精悍”,具有许多传统资源无法比拟的优点,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比如,其时间短(一般在5分钟左右),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个知识点,且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容量小、便于下载和交流传播,对网络带宽和播放设备的要求不高;微课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学生对视频可以暂停、快进和反复观看,直到完全弄懂,配套的在线练习可以随时检查微课程学习的效果。但要制作出一个优质的微课程,教师还必须掌握必备的技术能力,如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加工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意设计能力、教学课件的制作能力、微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教学视频的录制与编辑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只有掌握这些技术(能力),才能实现微课程的“精悍”: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设计精心、教学活动精彩、学习效果显著。

微课程技术很重要(特别是针对微课程的云服务技术),但不应该把它绝对化,而应遵循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的原则与方法,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采用最适当的技术形式。

第四,微课程的课程属性。这是微课程“最高级”和“最重要”的属性。一直以来,“人们对课程的理解可谓五花八门。只要一提到‘课程’一词,其意义就难免会陷入众说纷纭的境地,如果你想难倒一位课程论专家,你就问他什么是课程。”(焦建利,2013年)。当前我国仍有“微课”、“微课程”的概念和称谓之争。其实两者并不是简单的非你即我、彼此替代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的关系。即微课程发端于微课,微课程是微课发展的高级阶段,课程的属性才是微课程的根本属性(胡铁生,2013年)。否则,微课程充其量只能扮演“资源包”(以视频为主,包含课件、教案、练习等资源集)的角色。而多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恰恰证明:单纯的“资源”无论有多精美,都不可能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此,只有从课程的角度和高度来设计、制作和应用微课程,才能使微课程走得更高、更远,微课程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上述微课程的四个属性从认识和实践的层次来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微课程的资源属性属于第一个层次,也是初级层次;微课程的时代属性和技术属性同属于第二个层次,即中级层次;微课程的课程属性属于第三个层次,这是最难认识、理解和技术开发的层次,是微课程发展的高级阶段。

微课程的相关概念辨析

1.微课程≠微教学视频

微教学视频是微课程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但由于微课程主要是服务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教学是一个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多个因素的较复杂和完整的过程,必须统筹考虑课(学)前、课(学)中、课(学)后的各个环节,才能保障微课程教学更有效。因此,微课程的资源组成还必须包括相应的微教案(包括微学案、导学案、自主学习任务单等)、微课件(微学件及相关的拓展媒体素材及学习资料)、微习题(学习过程中的思考题、练习题及作业等)、微反思(微课教学的反思、使用建议及发布后同行的留言评议等文本性资源),即微课程的基础资源构成要“非常4+1”,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情景化交互式

2.微课程≠多媒体课件

说我国是一个多媒体课件制作大国一点也不夸张,中央电教馆每年一次已连续举办了十七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可见我国中小学对于课件的重视。很多教师把自己的微课程做成了一个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这是因为受课件的影响太深,观念一时难以转变。简单来说,多媒体课件就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集成,使它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其交互特性,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微课件也是微课程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现在许多“录屏式的微课视频”看似是录制由教师播放的课件而成的,其实只有课件还不行,还必须有教师随着课件播放的同步讲解、分析演示、示范操作的教学活动过程才行。这样的微课才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学习、高效学习。

3.微课程≠课例片段

许多教师把一节完整的录像课例,按5分钟左右切割成一个个课例片断(一节课可以分成7~8个片断),并加上适当的编辑(如加上片头、片尾和字幕提示等),认为这就是微课程。其实,微课程不等于完整课程的局部课程。这种课例片断虽然“简短、微小”,但并不完整。它没有明确的知识点划分,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更不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这种课例片段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或教学观摩也许有点作用,但绝对不适合于学生的学习。

4.微课程≠视频公开课

“视频公开课”主要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主讲教师既有两院院士,也有国家级教学名师。这种讲座式的公开课一般时间较长、内容较多,只有教师的讲授,而没有学生在现场,更多是对知识的单向传播,是一种“优秀课程现场的数字化网上搬家”,而对学生的学习设计、学习策略、学习活动考虑较少。

微课程的属性认识与开发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从微课到翻转课堂的构建设想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